我为什么讨厌现在的 Vlog

释放双眼,带上耳机,听听看~!

这可能是一篇帮助总是在追踪年轻人喜好却总也追不上的中年人舒缓焦虑的文章,但我的本意不是如此。

Vlog 的历史甚至比 YouTube 还要长,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它都默默无闻。大约从 2015 年开始,随着一些标杆性的 Vlogger(Vlog 拍摄者)的带动、年轻人表达自我的需求增强、以及智能手机摄像头的进步,才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主动去拍摄 Vlog。

Vlog 的形式很简单,它的基本内容是记录拍摄者的日常,特点是真实、去表演化,有平台甚至给出了一个定义:有拍摄者露面,以第一人称向镜头解说的短视频才是 Vlog。但是,在最优秀的 Vlogger 看来,Vlog 应该像戏剧一样,有「开头——冲突——结局」这样的结构。

从 2018 年起,Vlog 在中国也开始快速发展,但这背后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的激励。

人天生有记录和表达的欲望,Vlog 只是一种视频形式,它适合某些情况下的表达,固定的形式也可以降低「视频制作」这个过去门槛颇高的创作行为的难度。但归根结底,形式应该为内容服务,在「金钱」、「红利」和「跟风」驱动下的 Vlog 风潮很难成为一个健康的生态。

我尝试分几个部分阐述这些问题。

史上第一支 Vlog

Entry #1

「我们在去洛杉矶的路上,杰西的车加了拖挂只能开得很慢……今天天气不错,我们在印第安纳州遇到了一点小雨,但开出来之后就一片晴朗,温度大约 18 度……我们的猫今天很不好,给他喂了镇静的药之后他还是一直叫,我们订的酒店居然还不让宠物进入,我们决定把他偷偷带进去……」

2000 年 1 月,准备跨州旅行,到洛杉矶实现梦想的小伙子亚当(Adam Kontras)开了个博客,一路记录自己每天的行程以便知会家人和朋友。他的博客以「Entry #1」(entry 意为「记录」)为格式,一直更新到了「Entry 1000+」。

形式和内容是不是很像今天的 Vlog?时长短(通常在 10 分钟以内),内容主要是自己真实的日常,没有表演。

事实上,亚当在第一篇博文里真的插入了一则视频,内容是他、杰西和另外一位朋友把猫偷偷带进酒店的片段,整个视频只有 14 秒,镜头里的两人满脸疲惫,猫反而满眼好奇。

就像 YouTube 的第一个视频是一个男孩在动物园对着镜头说大象的鼻子有多长一样,这个单看起来没头没尾的视频也被载入了在线视频的史册——史上第一个 Vlog。

如果你稍微细心一点会发现,YouTube 上线于 2005 年,也就是说,Vlog 的历史其实非常长。

让 Vlog 流行起来的 Casey Neistat

但在线视频蓬勃发展的相当长一段时间内,Vlog 都是默默无闻的状态,甚至所谓的「史上第一支 Vlog」也有点事后强行追认的意思。

美国人 Casey Neistat 是一个让 Vlog 进入主流视野,并被无数 Vlogger 模仿的人。

▲Casey Neistat. 图片来自:nrkbeta

2015 年 3 月的一天,Casey Neistat 突然在 YouTube 宣布,他将开始一项「每天更新一则 Vlog」的挑战,而且他真的坚持下来了,或者说他是轻轻松松就达成了这样的目标。直到 2016 年 11 月,他才停下了 Vlog 更新的节奏,理由是「这些拍摄已经毫无挑战性」,他要开始新的尝试。也是在这段时期内,他从一个小有名气的 YouTube 播主,成为了粉丝增长最快的超级网红。

没有人质疑他放弃 Vlog 更新的理由,因为他的视频清晰、画面稳定,同时散发着超强的个人魅力。比如在一条「日更 Vlog」里,Casey Neistat 在大雪后的纽约的大街上,尝试了一次如城市探险般的滑雪。

▲即使把它看成超级大牌的广告也毫不为过

Casey Neistat 的履历支撑了他这么做。17 岁从高中辍学,并有了第一个儿子,他也因此离开自己的家,直到 20 岁,他都住在流浪公园中。

20 岁时,他搬去纽约成为了一名海鲜餐厅的洗碗工,也是这一年,他开始为装置艺术家 Tom Sachs 工作,并拍摄了一系列关于艺术家作品的影片,也是这段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

3 年后,他和自己的兄弟 Van Neistat 一起制作了一个叫《科学实验》的系列节目,每期用 15 分钟的时间展示各种有趣的实验,节目大受欢迎;2008 年,他拍摄的电视剧《The Casey Brothers》以 200 万美元的价格卖给了 HBO;2010 年,他开始在 YouTube 上传视频,2014 年,他已经位列「Top 100 新媒体明日之星」。

和制作水平一样突出的是 Casey Neistat 的态度,早在 2003 年,22 岁的他就制作了一个 3 分钟的视频,控诉苹果给 iPod 制定的「天价电池更换计划」。这个视频获得了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甚至迫使苹果制定了新的电池更换计划。

▲今天,甚至在中国互联网上也能找到 Casey Neistat 对 iPod 控诉的痕迹

在 Casey Neistat 日更 Vlog 的那短时间里,他的粉丝涨到了 570 万,《华盛顿邮报》把他做 Vlog 形容为「Casey Neistat 把他的电影制作经验带到了一个满是初学者的领域,获得了超过 12 亿的播放量(以及大概几百万美元)的回报。」

知乎用户剋克注意到,YouTube 上出现了非常多使用 Casey Neistat 同款拍摄设备、同款滑板,并模仿他的风格和剪辑的视频,甚至有很多视频专门讲解 Casey 的设备清单。

但在一则《Casey Neistat 教你如何像 Casey Neistat 一样拍 Vlog》的 Vlog 中,在拍摄设备、技巧之外,他给出了最重要的建议:

Vlog 不应该用来记录你的全部日常,它不是日记。Vlog 的核心同样应该是故事,而故事就应该有开始、冲突和结局(set up、conflict、resolution)。所以,我向自己保证绝不向你们分享我每天生活的点滴,而是努力去发现有没有符合上述三要素的故事。

中国的 Vlogger 们

中国的 Vlog 也在快速发展。

从百度指数可以看出,从 2018 年开始,Vlog 的热度开始迅速飙涨,曾经风靡一时,同样有了自己特定的格式和定义的「开箱」、「评测」等形式的视频,被 Vlog 远远甩在了后面。

视频网站和社交网络平台也在助推 Vlog 风潮。我从一位视频从业者那里了解到,从 2018 年起,B 站、微博、秒拍、今日头条、腾讯等各个平台都对 Vlog 加大补贴,某些情况下,只要视频创作者愿意在视频信息加上「Vlog」的标签,就能获得更多的曝光的更高的广告补贴。

Vlog 这种形式大幅降低了视频拍摄的门槛,很多情况下,一个人、一台摄像机,甚至是手机就能完成 Vlog 的制作。如果通过补贴能让更多的人加入 Vlog 拍摄的行列,对平台来说是回报率颇高的投资。

但直到今天,Vlog 领域还是没有像 Casey Neistat 这样把 Vlog 带入主流视野的人。爱范儿曾经采访过多位国内最知名的 Vlogger,现在,Vlog 领域的标志性人物依然是那几位:王晓光、flypig、井越、冉发财等等。

有个好玩的现象,现在活跃的 Vlogger 中,有很多是曾经的豆瓣红人。在这个被称为精神角落,也被一些人认为是「无价值用户聚集地」的地方,有非常多真诚、有趣的人。直到今天,如果你关注对的人,豆瓣广播依然是个有趣的灵魂闪闪发光的地方。

▲豆瓣里有很多善于发现我们熟悉的生活中的闪光点的人们

如果套用 Casey Neistat 的建议,这些人也是最容易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戏剧冲突的人。不过,如果对比他们的文字,我觉得绝大部分的 Vlog 的有趣程度十不及一。

Vlog 已经把门槛放到了很低,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视频这种创作方式依然是个妥协的艺术。相比在简短的文字中做独立国王,拍视频要顾虑太多太多。美妆视频、做菜、出席活动、外出旅行……所有人的 Vlog 都在拍这些内容。

这已经是最优秀的 Vlog 了,但依然难以让除粉丝和学习制作 Vlog 之外的人坚持看下去。那些最初的 Vlog 红人们,在公众的认知里,更多的依然是「Vlog 布道者」,而不是 Vlogger 本身。

▲ 王晓光《平凡料理》. 图片来自:@cbvivi 

还有很多追逐风口,强行拍摄 Vlog 的人拍摄的 Vlog,很多时候连基本的制作、真诚度都不过关,更加难以打动人。

分享个好玩的事情,德云社是最早发现 Vlog 风潮,并参与其中的明星团体,对,就是那家说相声的。

公众号「跳海大院」发现,或许是深谙网络运营规律的德运班主郭德纲发现了 Vlog 的火热,把拍 Vlog 纳入了工作绩效指标,于是德云社上上下下的演员从郭麒麟到孟鹤堂、烧饼,都在拍 Vlog。

但你猜德云社的大公子郭麒麟拍了什么?和(huo,四声)饺子馅儿,3 分钟的时间里,除了开头介绍我是谁在干嘛,整个视频再没说过第二个字。

忘掉形式,专注于创造

这部分我打算写短一点,因为它看上去很像正确的废话。

前几天有个好玩的事情,可能是中国 Vlog 拍得最好的明星欧阳娜娜对 Vlog 的发音上了微博热搜。也是这一次,很多人才知道 Vlog 的「V」发音类似于「乌」,而不是字母「V」的读音。

很多人对 Vlog 的了解也不过于此。但是,它重要吗?

我和「总是拒绝拍 Vlog 要求」的爱范儿视频组同事聊过 Vlog 这件事儿,他常年拍摄开箱、评测、黑科技介绍等各种视频。在他看来,Vlog 只是个视频形式,想要给家人、朋友看自己的近况,KOL 想和粉丝有更亲密的联系,哪怕是为了出名或者获得实质的金钱补贴,Vlog 都是很好的可以选择的形式。

但是,那些为了出名或者获得金钱补贴而强行把任何视频都说是 Vlog 的行为,就是不对的。

这可能是中国互联网独有的平台强补贴政策下的乱象,作为一名视频创作者,我的这位同事还是很在意创作者的真诚。

而我想稍微延伸一下,在我看来,如果你有旺盛的表达欲,去学习拍摄的技巧,让它更贴切地传达你要表达的东西;去尝试更多的平台和形式,限制你创意的,只有狭隘和偏见。

给TA买糖
共{{data.count}}人
人已赞赏
文章类(心灵鸡汤)

泼辣 24:用最简单的方法,打造最有电影感的 Vlog

2019-12-14 3:58:24

文章类(心灵鸡汤)

Vlog 神器推出 2.0 版,7 大新功能让你用手机剪视频也方便

2019-12-14 3:59:27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个人中心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